姜濤 - 鏡中鏡 (鋼琴獨奏譜)

琴譜下載

Download Music Sheet 下載琴譜

影片

分析/註釋

這一首歌本來是打算編寫四手聯彈,因為編曲比較多不同線條。不過後來改變主意寫成一個比較像virtuoso的piano solo,所以非常困難...

整首歌有很多的大跳。彈這些大跳的時候思想上需要在彈前一個音的時候就準備好在離開琴鍵時借助回彈力跳去下一個音。而且單純慢練的方法未必有效,因為慢練的時候手部和腦部都有充足時間準備下一個音,所以尤其是手部可能有一些多餘甚至錯誤的動作,只有用原速練習才能真正模擬到所需要的動作和思考速度。

因為編曲有不同的線條而又使用到很高和很低音的Cross hand,所以編譜上需要用到3行staves,大部分情況下多出來的最高音部份都是左手一併彈奏。而當左手需要彈很高的音時,可以的話盡量避免使用1手指彈,因為左手在高音區用1手指的話手腕需要扭動並不自然。

00:00 Bar 1-8: 樂曲的開端有弦樂營造的懸疑氣氛,這裡用了tremolo去造出對應的效果。在classical orchestral work的piano reduction裡面都經常會使用tremolo去模仿strings 的效果,至於在classical piano solo則較少用到。tremolo 部分可以留意從第1小節Gb變成第2小節F (2音) 的轉變。高音部分則是用左手Cross hand 彈奏,這些高音部分都是歌曲裡面本身的旋律。

00:12 Bar 8-16: 旋律出現,而且加上了很低音的bass,對應著整首歌曲的風格。左手在彈低音重拍的時候也要同時兼顧沒有停止的高音部分。右手亦有零碎的高音,因為這段有幾個不同聲部存在,所以除了要熟習每個聲部各自的旋律線條外 (melodic / harmony memory) ,也要熟悉兩隻手各自的movement (muscle memory) ,兩者同樣重要。Bar 9-10 右手從很高的Eb移到較低的F,這個F不是主音,而是代表和聲的轉變,所以練的時候需要小心右手快速移動落鍵的力度,找出適合的落鍵動作。

00:26 Bar 17-23:
這段旋律都是兩個短句再加上姜濤自己的感受,所以特意把兩個短句用較高音域彈,然後感受就用最正常的音域表示,這樣可以使旋律和音色較多變,尤其是旋律會跨過本身左手彈的高音區。

00:44 Bar 28-32: Bar 28右手的底音 Ab和F是源於原曲的brass聲音,所以要彈出brass的音色效果。原曲在bar 32也有brass的Gb 和F,以及bass是Cb和Bb,但因為這兩條line 形成了parallel fifth ,在鋼琴上效果不悅耳,所以並沒有跟從。Bar 31和32都用了二度的chord ,所以可以突出這些撞音效果。

00:52 bar 33-34,歌曲只剩下旋律而沒有其他和聲的伴奏。除了姜濤唱的旋律外還有一層低音的襯托。所以鋼琴版用了相隔3個八度的melody 去做出同樣的襯托。

00:55 Bar 35-42: 右手的主旋律用了chord 去加厚,配以低音的緊湊節奏造出這一段的黑暗的感覺感覺。除了主旋律外也有多層聲音,包括bar 35/37高音位置的電子樂器聲,以及bar 39和41的"反攻" 和"反擊" 用上了極高音。彈的時候手要作好準備想好下一個音的位置,充分理解樂譜能夠在muscle memory 上加上一層穩固的樂譜理解去減少彈錯的機會。

01:08 Bar 43-50 這裡右手仍然有兩層聲音。除了主音以外就是較低音的短句,stepwise句子加上Eb作為pedal point ,特意寫了p是因為想造出背景緊湊的效果,所以不用刻意突出top line。Bar 49最尾右手跳去Bar 50的低音可以記著是彈低一個八度,這個簡單的想法能夠使練習事半功倍。這一段的音比較簡單一點,可以當是讓手和腦袋稍作休息。

01:21 Bar 51-58: 音樂texture 變得較薄和乾。這個段落不需要pedal。右田高音arpeggio 的重拍可以做一點加強的效果但不用太明顯。Bar 51的arpeggio 是主音加上Eb minor triad 附以D natural的leading tone,Bar 53是主音加上Cb major triad 附以D natural 的passing note ,再以近似chromatic 的scale完結去Bb。後面和聲唱的"識穿" 和 "拼圖" 在bar 53和57用了second 去代表似說話的語氣,如果用了一些chord note 例如Gb就會出現較consonant/harmonized的聲音,不像說話的語氣。Bar 55的高音"兜圈" 用了高音Bb表示。練習像Bar 55的大跳時,除了要預先想好大跳的目的地外,也可留意兩隻手的先後次序,例如Bar 55是右手先跳到高音才到左手,所以彈的時候並不需兩隻手一起跳到正確的音上。

01:33 Bar 59-66: 右手有一些雙音/三個音的移動,這些移動都是可以透過旋轉手腕去彈,旋轉手腕可以幫助橫跨較闊音程而又保持手部放鬆 (想知更多可以search wrist rotation) 。

01:49 Bar 69-84: 這裡大致與之前bar 35-50一樣,只是bar 69-76左手需要Cross hand彈多一條線條。Bar 73同75雖然唱的"分解" 和"匯聚" 沒有之前的"反攻" 和"反擊" 高音,但也沒有刻意改變編曲,這亦使記憶更容易。

02:15 Bar 85-92: 原曲這段是個piano solo的過渡,姜濤醒來發現自己身處舞台。突然的轉變的mood,以及慢下來的節奏都是彈奏的時候可以注意的部份。樂理上可以留意變成了Eb major的chord,與minor IV chord 的交替。

02:28 Bar 93-108: 唱歌部份的最後一段,整段是一個build up。由於原曲在這段有明顯的piano伴奏,所以我盡可能保留著整段的高音piano,而旋律則交由左手彈奏。所以彈的時候左手要突出旋律以及做旋律的phrasing。Bar 95最後一拍左手彈主音Bb,右手彈B natural,是augmented unison,為了避免太撞,可以把右手的B natural當成pp來彈。Bar 105-106在原曲編曲下的鋼琴部分只是單純的八度,我在編曲加上了inner harmony 使和聲更豐富。

02:53 Bar 109-116: 原曲的聲音效果變成鋼琴用了arpeggio 來演繹,因為歌曲本來是一些sound effect ,幾乎沒有harmony (只有bass) ,所以寫這些arpeggio 也只是用了tonic和5音,避免了有harmony效果的3音和其他音。右手的arpeggio 手指是1 3 5 和 1 2 5交替,應該是順手易彈的。Bar 115第4拍開始可以記著是Bb跳落去Bb chord major third 的D再即刻上去跟右手一樣的Cb。記著這個來回移動可以使練習更有效率。

03:06 Bar 117-124: 右手是classical music常見的pattern,主音下有一層pedal point 。這段不用做太多的漸強,因為真正的buildup在後面。Bar 123 右手有很多較奇怪的撞音,可以記著主音是Eb minor diatonic scale,而下層是純白鍵的音,這個小節不要用pedal否則太多dissonance 會很混亂。

03:18 Bar 125-132: 整首歌曲最後亦是最重要的buildup,通常在長的crescendo 裡,dynamics 的漸大不是linear的,而是在最後才爆發,所以可以想像成頭3個小節p,後2個小節mp,之後的小節mf,再f,就到ff了。本身寫右手的時候都有做到漸厚的texture。至於左手,如果可以的話每一組4個音的後3個都做少少漸大,可以加強推進力,即是宏觀的漸大加甘微觀每兩拍的漸大。

03:30 Bar 132-148: 由glissando進入歌曲最後的高潮。這段的寫法像是rachmaninoff的煽情音樂,而music engraving方面則用了Chopin Etude Op 25 No 1的方法去分辯較重要的主音和其他音 (因為再寫two voices的話沒有足夠位置就需要3 staves) 。彈的時候思考的單位最少是6個音一組 (兩拍) ,並且著眼於inner voice。

03:57 Bar 149: 尾聲是12個Eb major的chord notes。而在bar 148和149中間有兩撇,是caesura,即是很短暫停頓的意思,這裡是用來分隔整段brilliant的高潮和最尾結束的coda,有些譜會用逗號來代表caesura的意思。

這首歌因為歌曲很多變化所以寫了很長很長,而且琴譜很難,看到這裡的你.. 努力練琴吧! =)